Notes
Notes - notes.io |
三月底,小米用上下兩場發佈會推出瞭一批新品。但是話題都被雷軍造車和花200W拉瞭個圓角的新LOGO搶瞭去。除瞭11ultra關註度挺高,另外幾款其實很重要的產品本身卻沒瞭話題熱度。
———尤其是這款小米筆記本Pro 15 OLED。應該說,OLED大屏在筆記本上下探到6K價位,還是值得喜大普奔的:
小米還是曾經那個性價比的小米,
沒有一絲絲改變。
開箱視頻,各大流量UP主已經做瞭各種展示、評測和拆機,滿滿的恰飯感,隻聞優點,不談缺點。而筆者這邊從一個使用者的角度來談談這幾天的使用體驗。
①-外觀和質感
實在太像MacBook Pro——這是繞不開的一個評價。而且除瞭外形,這次把質感這塊短板,也基本補上瞭。
這一次合蓋後終於嚴絲合縫,紋絲不動。不再像以前的小米筆記本,合蓋後有上下縫隙不均勻,上蓋松垮等情形。正面的xiaomi LOGO竊以為沒有之前的“方塊+MI”簡潔好看,屏幕下的xiaomi亦是如此。——不過想想要是放個“圓角+MI”,那還是算瞭吧。
稍感遺憾的是沒有深空灰色,銀色從質感上略遜一籌。
正面的xiaomi LOGO,留給它的時間不多瞭
屏幕下的xiaomi,不如之前簡潔的MI好看
合蓋後嚴絲合縫,做工比前代有很大提升
逼死強迫癥的點:左右TYPE-C插口數量不對稱,位置也不對稱——第一個TYPE-C接口距後邊緣的距離不一樣
IRIS XE集顯版,MX450對我來說形同雞肋而且也正好沒貨
②-顯示效果
作為小米筆記本Pro 15 OLED最大的賣點:OLED屏幕,分辨率3456*2160。觀感確實通透明晰,飽和度相對較高。在工作臺上其它幾個IPS LCD比較一下。IPS LCD在OLED面前,就好比蒙上瞭一層輕紗。這一點在和小米之傢和紅米那塊3.2K 15寸全面屏比較的時候,感受尤其明顯。
和好機友們比比屏幕,即使比起DELL的4K屏,效果也明顯好出一截,用瞭之後就回不去的感覺
系統默認的縮放推薦是225%暨相當於1536*960,強迫癥當然設置成200%暨像素四合一相當於1728*1080。最終大小合適,效果銳利。
小米服務中心顯示效果可調節項目不多
系統默認有黑底色簡單文字的屏保,而且觸發時間很短,OLED的求生欲很強瞭。
不插電狀態下無法開啟HDR
另外,該顯示屏支持HDR,但是,僅電池供電狀態下無法開啟。手機在電池模式都是可以HDR的,同為移動設備的筆記本,不可以就說不過去瞭。(槽點1)
機背的DTS認證標簽,少瞭之前有的AKG標
回傢之後錯愕地發現:這款本子的聲音外放效果相當一般,遠低於預期——不要說和MacBook Pro比,就是和曾用過的老款初代小米筆記本Air 12.5比也差距巨大。不誇張地說,外放效果連現在的主流手機都不如。待到翻開背面一看,才發現隻有一個DTS標,而之前的AKG標沒有瞭,也就是說,這次沒有用AKG的喇叭。
原來如此——
左右各一排的喇叭出音口
配瞭一個如此絢爛的屏幕,卻隻給瞭個這麼拉胯的喇叭。影音體驗硬生生給剝奪瞭一半。(槽點2)
坦白說,如果筆者事先知道這一款的喇叭外放如此拉胯,應該是不會再買瞭。而之前和之後看的各大平臺以及UP主的評測,體驗中都不約而同地隻字未提其外放效果,或者公式化的“DTS音效,影音效果卓越”的評價——而實際上,DTS隻是聲卡的標簽。不知道小米到底為瞭省下幾十塊錢的成本而沒有采用AKG的喇叭。
聾子都能聽出來這款本子的喇叭相當拉胯,而各路評測居然隻字未提。僅憑這一點就可以證明:提前拿到工程機做測評的,不可能沒註意到如此拉胯的喇叭效果,猜他們也就是拿著通稿出個鏡,恰飯無疑瞭。
③-日常性能體驗
基於處理器的各種跑分軟件數據一搜就有,就不在這裡浪費時間重新跑分羅列瞭。
AIDA烤機一小時無礙。功耗墻比較保守地定在瞭15W,此時CPU溫度長時間保持在瞭55℃。可能是型號太新,沒找到哪一個軟件能看到此款本子的風扇轉速,小米自己也沒有軟件監控系統的狀態。
硬盤不抽獎,就是號稱是東芝的鎧俠。性能如圖——
KIOXIA SSD速度測試,中規中矩的性能。
筆者是重度PS使用者,輕度視頻剪輯師。同條件下把手邊幾臺電腦做瞭一個Me轉碼性能對比,能代表輕視頻向的生產力性能表現。
令人驚訝的是,i5-11300H打i7-8559U居然隻是險勝而已,這差距小得讓人無語。Xe顯卡紙面上數據還是要強出655不少的,這一項應用優勢不明顯可能是Me的硬件調度亦或是顯卡驅動方面還沒有跟得上。(此段有偏差後續有糾正補充)
當然,在這臺其實平庸的DIY臺式機:i7-10700F+老將GTX-1060的絕對力量面前,它們都是弟中弟。
即使是一臺平庸的DIY主機,也打得新老移動平臺滿地找牙
另外,在PS使用中,即使打開大量的圖片,或者大量的RAW轉檔輸出,小米筆記本Pro15 OLED版和臺式機,以及其它主流機器差距不大。筆者長時間的使用經驗表明:PS並不能很好地調度GPU算力,以及CPU多核性能。所以主要考驗的是CPU單核性能和內存大小。
性能的鍋當然不該小米來背,所以這不算什麼槽點。AMD到底Yes不Yes,也許下個月銳龍版推出即可見分曉。
———補充糾正數據:由於才買回來懶得用隨機的100W充電器,都是用的65W PD電源,所以之前的性能測試產生瞭偏差,在後來用原配電源測試後,小米筆記本Pro 15 OLED以上編碼測試數據糾正為:CPU編碼耗時24min、GPU編碼耗時31min。——這才是11代i5應有的表現水準。並且,在AIDA64烤機中,功耗也能穩定在30W以上。
這裡面有兩個問題——
第一個是Ctrl+K可以切換靜謐、均衡、性能三種模式,之前沒留意,不知道這個雞血模式在哪裡打開;
第二是在電池模式和插電但不使用原配100W電源的情況下,它不能開啟滿負荷模式。我認為此限制顯得過於保守,生產型使用者有時候還是需要在電池情形下有滿負荷性能的。
小米筆記本Pro15 OLED版可謂性能堪堪夠用。實在是居傢辦公,輕度設計之良本。為什麼不說居傢旅行呢?——因為它不小、也不輕。也許下個月發佈的14寸版會好一些。
全系都是標配512G硬盤,沒有更大內存硬盤可選。內存沒有空槽,不能升級。並且——與小米之傢店員證實:自己換硬盤,在後續售後中會視作:“有拆修”。可想而知如遇問題會有推諉責任的風險。這一點上比起DELL就要差很多瞭。(槽點3)
④-軟件使用體驗
小米的BIOS界面極其簡單,可設置項非常有限,很多選項無法自主修改,這似乎會給黑蘋果硬件設置帶來比較大的困擾?在BIOS中都不能看到CPU溫度,風扇等基本信息,工程師是懶還是傻?
另外,用微PE啟動盤啟動後,內置觸控板沒有被支持,隻能外接鼠標。從沒遇到過這種情況。
系統默認自帶MIUI+,和小米同步助手等,好在幹擾性不強。沒有默認自帶一些流氓向的管傢和殺毒軟件。默認驅動版本比較老,隻能在INTEL網站自己更新瞭。
騰訊管傢和Powertoys,INTEL驅動檢測是自己裝的,並不是自帶。
還有一個賣點是自帶電腦端的“小愛同學”,實際使用體驗一般,基本是半成品。另外在房間內有人說話的情況下,“小愛同學”經常會被誤喚醒。所以語音喚醒不開為好。它還可以聯動米傢裡的設備。
小愛同學,有她沒她都能過
至於語音辦公,老羅已經身先士卒的證明瞭這在當下算是個偽需求。我總不能把“小愛同學,打開Word”就當成語音辦公瞭。
同時MIUI+正好跟筆者手頭的小米10至尊能互聯互通,具體使用體驗尚可。有的網絡環境下會有可見的掉幀。文件互傳功能可用性不錯,不過有時候會連不上,發現不瞭彼此。這跟蘋果全傢桶同賬號的互傳不用確認的易用性以及穩如狗的體驗比起來還是要遜一級。
另外,這個MIUI+隻能支持少數幾款小米手機,這應該不是技術問題,這明顯是刀法問題。
MIUI+可把手機投送到電腦上顯示,操作。體驗尚可,但是必要性存疑。
⑤-充電和其它功能
充電,標配100W雙C口充電器,PD3.0 100W標準,沒什麼好說的。好在小米筆記本PRO 15 OLED充電適應性很好,甚至能支持5V 0.5A充電。所以這兩天我都是用的65W小米氮化鎵充電器。即使AIDA滿負荷烤機一小時,也沒掉電。作為Pro版,沒能標配氮化鎵100W也是一個缺憾。
指紋識別比較方便,但是識別率不夠好。大概五次會有一次要重按。而且宣傳的隻按一次即完成識別+開機的過程,有時候會失敗,到瞭登錄界面,還是要再次輕觸識別。(筆者手指幹燥,其它如iPhone,小米10至尊等指紋設備也經常識別失誤。)——這一點其實不如學蘋果,開蓋即開機,然後觸摸識別。
鍵盤偏軟,鍵程尚可,按鍵間隔較大,這一點我並不喜歡。
雷電4接口直連顯示器,充電,輸出,USB輸出正常。4K60hz開啟。
兩個支持視頻輸出的TYPE-C口順利輸出4K60hz畫面給到DELL P2721Q顯示器,雷電4接口同時可以接受來自顯示器的PD電力。
但是——
經過反復驗證:隨機附送的TYPE-C轉HDMI+USB轉接頭,隻能支持到4K30hz輸出。這就尷尬瞭。而且這個轉接頭無自身TYPE-C口,不能過充電電源,這等於是浪費瞭一個本就捉襟見肘的TYPE-C接口。(槽點4)
兩個支持視頻輸出的TYPE-C口均能夠用綠聯的TYPE-C轉HDMI,TYPE-C轉DP輸出4K60hz。由此可見,贈品轉接器實屬拉胯。
隨機附送的轉接器,不支持4K60hz輸出。
⑥-總結
一般評價小米的時候,說到最後,都是回歸到性價比:都這價錢瞭,還要什麼自行車啊?!
試問6K價位:萬元以下無可匹敵的OLED屏幕+CNC工藝+主流標壓U配置——還有誰?
是的,我還想要更好的聲音,高刷屏幕,更好的顯卡、更專業高效的軟件適配,還想更豐富的接口、更完美的附件、多幾種心水的顏色可選……但是價格就來到瞭萬兒八千——誰要?
所以,紅米在當性價比的守門員。而小米在Pro的邊緣瘋狂試探,隻是受困於不敢走太遠的價格定位,隻能有所取舍。
該來的還是會來,新版的深空灰貼紙上
所以——
小米有小確幸,但是不能太滿足。[耶]
既買之則用之。對於我來說,這款產品是M2款Macbook Pro來之前一個很好的過渡。
文本出自小米筆電評測網,轉載請注明出處
小米筆記本評測
Read More: https://www.alcedostore.com/c/mibook
|
Notes.io is a web-based application for taking notes. You can take your notes and share with others people. If you like taking long notes, notes.io is designed for you. To date, over 8,000,000,000 notes created and continuing...
With notes.io;
- * You can take a note from anywhere and any device with internet connection.
- * You can share the notes in social platforms (YouTube, Facebook, Twitter, instagram etc.).
- * You can quickly share your contents without website, blog and e-mail.
- * You don't need to create any Account to share a note. As you wish you can use quick, easy and best shortened notes with sms, websites, e-mail, or messaging services (WhatsApp, iMessage, Telegram, Signal).
- * Notes.io has fabulous infrastructure design for a short link and allows you to share the note as an easy and understandable link.
Fast: Notes.io is built for speed and performance. You can take a notes quickly and browse your archive.
Easy: Notes.io doesn’t require installation. Just write and share note!
Short: Notes.io’s url just 8 character. You’ll get shorten link of your note when you want to share. (Ex: notes.io/q )
Free: Notes.io works for 12 years and has been free since the day it was started.
You immediately create your first note and start sharing with the ones you wish. If you want to contact us, you can use the following communication channels;
Email: [email protected]
Twitter: http://twitter.com/notesio
Instagram: http://instagram.com/notes.io
Facebook: http://facebook.com/notesio
Regards;
Notes.io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