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sWhat is notes.io?

Notes brand slogan

Notes - notes.io

2020年舉重鞋評測 耐克安踏銳步阿迪達斯 多威×悍蘇聯名款
2020年舉重鞋評測 耐克安踏銳步阿迪達斯 多威×悍蘇聯名款
深蹲 鞋子




完結篇《2020年不.客觀舉重鞋評測 耐克安踏銳步阿迪達斯 多威×悍蘇聯名款 實測》





實際上腳使用之後,實測的感覺跟開箱上腳比較,還是有比較大的差別的,目前已經完成瞭全部的評測,實測結果放在最後,前面還是留下試穿評測,感同身受。本評測裡所有點評的鞋子都是我穿過的,不是我猜的!有不同的感覺或者看法咱們可以交流,看看是哪裡的問題導致的不同的結果,是你腳瘦我腳肥或者我技術太爛?不同的人穿著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咱們交流。


第一部分《2020年10月 多威×悍蘇聯名款舉重鞋 試穿評測》
2020年10月13日 作者:showtime911
先做個開箱吧,目前實戰評測其實還在準備中,本打算實際使用之後再做個全面的評測。不過前幾天預告的時候被多威和悍蘇兩傢的官方號翻瞭牌子,心情還是有些小激動的,因為我確實是喜歡多威的牌子,喜歡悍蘇的人。於是跟打瞭雞血似的,還沒上臺子先寫瞭一大堆。既然寫瞭,就按照時間線公佈出來吧,讓大傢感受一下我的感受。
先就基本功能做瞭一個相對簡單的評測,就外觀、材質、基本功能、試穿感受簡評。寫過不少舉重鞋評測瞭,想借著這次多威悍蘇聯名款舉重鞋的面世,盡可能對目前主流舉重鞋進行一下橫向的比較,同時也盡可能把舉重鞋中一些實用的功能做一些解說。
所以本文不單單是對多威悍蘇的介紹,更主要的目的是讓讀者們瞭解一下舉重鞋的相關指標和數據,從一名使用者的角度去認識舉重鞋,並進行橫向比較。
首先說多威×悍蘇不是一款新鞋,Do-Win Lifter即Do-Win×Rogue早在13年前,即2007年已經面世。十幾年經久不衰,側面說明這款商品還是經得起時間檢驗的。
先給美工攝影提點兒意見,實物上腳明顯比官方圖好看。從圖裡看,明顯沒有老板多威漂亮。其實主要原因是沒有把鞋子撐起來。也就是和我一樣,第一次拍攝就是保存狀態下拿出來直接拍攝,這樣會覺得別扭,因為實際上,沒有人的腳能長成那個樣子。這叫啥?這叫下生產線證件照。證件照啊,把你身份證拿出來看看。


實際的上腳效果是這樣的:
多威×悍蘇聯名款舉重鞋基本數據:
尺碼:鞋子尺寸還是比較寬松的,我平時耐克阿迪等主流運動鞋品牌所穿尺碼均為US9.5,多威悍蘇也選擇US9.5/43碼,寬度和長度都略有富餘,但並不建議舉重鞋選比較緊和貼腳的尺碼,因為力量訓練腳會漲的。
重量:640-646克;男子US9.5/EUR43.碼/單隻;
高度:有效高度差,實測20mm,官方標註:19mm;
材質:荔枝皮,純天然皮革,頭層牛皮;
綁帶:貫通式雙綁帶設計;
鞋底:牛拷底加橡膠底。
鞋跟結構:口形、柱形。不知道專業術語是什麼,就是鞋跟上中下寬度一致,呈直線型。
腳感:內側海綿等改善包裹性的填充物較少;
以上是鞋子的基本的自然屬性,下面逐一展開並進行比較和評測。
重量:


先看重量,單隻640克。這個重量主流舉重鞋中名列首位!其實鞋面材質重量應該不大,主要的重量都集中在鞋底上。剛上腳會感覺到明顯的重量壓腳,但稍微穿一會就習慣瞭。我個人是比較喜歡“壓腳”的鞋子的。
鞋面材質:頭層牛皮,荔枝皮,質地厚實,手感柔軟;
歐版的多威舉重鞋采用的是翻毛皮面料,雖然翻毛皮質也相當棒,但由於有細小的絨毛,所以在粉塵環境下,或鎂粉使用較多的情況下,翻毛皮是極其難以打理的。一次訓練就能從顏色鮮艷變成陳舊黯淡,鞋面上掛的粉末,即便用細毛刷都很難清理。所以,我覺得悍蘇版改用荔枝皮面料這個決定還是相當成功的,濕佈一擦就可以瞭,保養用一般的皮革清理和護理液、保革油都可以,我一般會對天然皮革鞋子一年進行1、2次簡單的護理,保養並不難。材質比市售的安踏更加柔軟細膩,比老版多威的皮質也更好,目前市面上我沒見過比多威悍蘇皮質更高的舉重鞋。說句誇張的話,這皮質是元年AJ荔枝皮的級別。手指輕輕一按會出現非常細小自然的紋理,嬰兒的肌膚一般柔軟順滑,很漂亮。整體的制作工藝水平也相當高或者說幹凈吧,溢膠、線頭基本沒有,耐克安踏多少還能從做工上挑點刺兒出來,多威悍蘇,基本挑不出來毛病。
鞋跟的材質:傳統工藝、手工打造的牛拷底,用牛皮擠壓粘合而成,保存瞭真牛皮的部分特性,現在牛拷多數用於真皮皮鞋、拖鞋的中底。
鞋跟的高度:高度是需要的,但適中最好,不建議過高的鞋跟。
鞋跟高度是舉重鞋功能上的重要指標之一,絕大多數的舉重鞋的高度在18-26mm。我對幾雙主流舉重鞋的高度進行過測量。由於每次測量的位置和準確度不盡相同,略有誤差,但大體上的高度順序是可以參考的。
我的測試方法,自制瞭一個小工具:
先利用工具測出鞋跟高度,再用針從前腳掌內側貼鞋底刺穿鞋面並測量。
下圖是多威悍蘇不同尺碼的有效高度差官方數據。
個人認為舉重鞋鞋跟高度20mm是比較合適的,過高的鞋跟會導致下蹲時膝關節前移幅度增大,從而導致膝關節壓力增大,並且對穩定性有不良影響。據我瞭解,早年安踏初上市時有部分專業選手是無法適應安踏這2mm的高度增加的,而一直穿著Romaleos 2訓練和比賽。
拜多威白紅款所賜,我一直對鞋跟高度極其的敏感,也對所有的市售鞋子的鞋跟不滿意。問題主要是出現在從多威換成NIKE Romaleos 2的時候,由於NIKE Romaleos 2的高度比多威矮瞭將近一個厘米,這讓我的抓舉提鈴出現瞭非常大的問題,由於我腿長,按正常節奏提鈴會卡住膝蓋,於是就開始瞭墊高鞋跟之路,中間也反復過幾次。而挺舉,其實墊高鞋跟之後反而做不好動作,1是預蹲的時候會往前栽,2是分腿支撐時前腳跟太高,導致姿態極其不穩定,會往側向跑。
後來也換過很多很多鞋子和高度,大體上總結一下吧。鞋跟高,有利於在預備提鈴時有比較低的臀位。但是在支撐的時候需要更高的絕對高度,同時會產生較大的膝關節前移。如果是做Full Squat Snatch的話,底部能有比較好的支撐姿態,這是優點,而缺點是較大的膝關節前移則伴隨著膝關節壓力的增大,所需的支撐高度增加。早年我不在乎,但隨著年齡增長,還是要重視這個膝關節壓力的。就跟打籃球一樣,我從沒有傷過膝蓋,但日子久瞭歲數大瞭,還是能少飛就少飛一點兒吧。所以,跟不是越高越好,深蹲幅度也不是越大越好。
大約是在2017/2018年,我不會在挺舉的墊高鞋跟瞭,因為完全沒必要,窄拉的下蹲提鈴對活動度柔韌性沒多大要求,完全不需要墊高腳跟來彌補不足,而翻站接鈴,也不需要大小腿折疊大幅度前移膝關節來做底部支撐,胯收緊瞭,能高就盡量在高點制動,用不著底部擠壓反彈。這也是最近幾年我的技術調整方向,不要往生理極限上使勁兒。
如果覺得跟低瞭,可以找雙硬點的鞋墊剪三分之一留下,墊到原鞋墊底下至少能提高2-3個毫米的高度。但如果跟高瞭沒法適應的話,那是沒法挽救的。這點其實在挺舉分腿支撐的時候體會非常明顯,Reebok Legacy Lifter(24mm)和adidas Leistung 16 ll(26mm),過高的鞋跟,導致前支撐腿的穩定性極差,如果是前後平行分腿還好,如果略微帶些內八字支撐,則不穩定性明顯增加。所以要知道,鞋跟不是越高越好。
目前舉重鞋的兩大標桿NIKE Romaleos和Anta,NIKE Romaleos高度差20mm,Anta高度差22mm,而多威悍蘇的實測高度差為20mm。屬於訓練鞋裡高度比較高,舉重鞋裡高度比較矮的,兩項都能搭上邊,這點還是相當不錯的。
我印象裡NIKE Romaleos 2是有經常在力量舉賽場出現的,但安踏等鞋跟高度較高的款式是極少在力量舉比賽中見到的。所以20mm(官宣19mm)的高度應該是一個能夠適合更多人以及更多項目使用的力量訓練鞋。
圖片待補充。
鞋跟形狀:平整實用比花俏更重要。 兩個類型的鞋跟,“口”型和“工”形。口形或柱形,即上中下寬度一致;工形,即上下寬中間窄的沙漏形狀。 從NIKE Romaleos談起,NIKE Romaleos 2的鞋跟是細腰型的,但是鞋面材質是韌性和支撐性比較高的超纖皮,後腳跟也有硬塑料支撐。NIKE Romaleos 2在各方面的表現還是不錯的,並沒有出現硬傷。Anta在NIKE Romaleos的基礎上,對根部做瞭一些細微的調整。
Nike Romaleos 2:
忽然有想起來NIKE Romaleos 2 的鞋墊是有兩副,一個比賽鞋墊,一個訓練鞋墊,而4代隻有一副鞋墊。可是我偏偏記得這種厚重的鞋墊是訓練鞋墊,輕薄的是比賽用鞋墊,可能是我搞錯瞭哈,迷茫中,難道隻配訓練鞋墊是因為它隻能訓練用?所以應該是我把鞋墊搞反瞭吧,反正我是用輕薄硬的鞋墊去比賽的,當初除掉自己的R2的時候,那個又厚又重的鞋墊我出掉瞭,但是留下瞭那副不起眼的輕薄的鞋墊。
而個人認為設計缺陷比較的是Reebok Legacy Lifter和adidas Leistung 16 ll。 先看Reebok Legacy Lifter:
adidas Leistung 16 ll也差不多,實測26mm有效高度,更高的高度、工字形鞋跟、完全無托的腳跟,腳踵處雖然內層有加瞭一個硬塑料但總覺得差點兒意思,原因很簡單,腳踵處的加固是連接在中底,不是與鞋底一體成型的,籃球鞋裡這種設計很常見,但那時為瞭防止崴腳,對舉重鞋來說無法完全解決鞋底穩定性不足的問題。adidas Leistung 16 ll的外底還更加窄,NIKE Romaleos 4雖然也有毛病吧,不過至少腳踵處有加高加固。而adidas Leistung 16 ll不利因素站齊瞭,卻沒有任何有效的彌補措施,它的表現更差,鞋身也軟,我從未穿它打過比賽。
而多威悍蘇,口形柱形形鞋跟,橫向穩定性方面滿分。其實傳統舉重鞋都是這樣的,這裡並不需要什麼高科技,而是符合實際需求。除瞭形狀之外,鞋跟采用的傳統的牛拷底工藝,即用牛皮壓縮粘合而成。它的好處是耐用,而且能夠修理,據說還有能隨著穿著時間而逐漸產生微妙的形變更適合主人的腳型。這個我短起是不可能體會出來的,但覺得這種材質,比原始版的白紅多威要輕一些,而且,看上去很高大上。ASICS也是采用的這種工藝的鞋跟,隻是ASICS比較吝嗇,僅在鞋跟上用瞭一小塊,並沒有把這種材質應用在整個鞋底。
ASICS也是這樣鞋跟材質,但由於ASICS沒有鞋面綁帶固定系統,所以必須減重,采用瞭更薄的鞋底,和皮鞋式的半根設計,屬於是極簡風格無缺點無優點的保守設計。但是,我十分不喜歡綁緊鞋帶,所以魔術帶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綁帶結構:雙綁帶、貫穿式魔術帶
1、雙綁帶與單綁帶的功能區別、便利性
2、綁帶的高低位置對功能的影響
3、貫穿與非貫穿式比較,魔術帶針鉤形狀,Nike Romaleos 4、Reebok Legacy Lifter短粘不住;與anta和NIKE Romaleos 2比較,硬針和軟毛位置對調;
首先說一下魔術帶的作用,由於鞋帶有韌性會延展,除非是ASICS那種又薄又輕的設計,否則一定是需要魔術帶固定的。比如在下蹲和支撐等需要屈踝的動作的時候,綁帶能夠對腳部起到比較好的固定作用,既不讓站立姿態下鞋帶太松,也不讓屈踝下鞋帶太勒腳。


單魔術帶的兩個代表,adipower 魔術帶位於第二鞋帶孔,高度剛剛好,既能夠在足踝背屈時期到固定作用,又不會影響活動范圍。而Powerlift則設置到瞭過高的位置,第一鞋帶孔,固定作用有餘,而活動范圍受限,所以我一直認為Powerlift是個力量舉鞋,而非舉重鞋。
下面再看一個單綁帶過低的例子,NIKE Romaleos 3。綁帶位於第三鞋帶孔下方,在腳弓骨頭的最高處。
這樣的設計會導致它基本上在背屈時對足踝起不到固定作用,在分腿支撐時對前腳掌依然起不到多大的固定作用。勒緊瞭疼,勒松瞭不幹活。
單綁帶的鞋子一定需要更加細窄扁的鞋頭,這樣才能在挺舉分腿支撐時前腳掌不向前滑動頂到腳趾。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會明白為何說ADIDAS adipower比NIKE Romaleos3更出色,Romaleos3的綁帶位置大約比adipower低3公分左右,這個高度其實在屈踝的時候是起不到多大的穩定作用的,一定需要綁緊上方的鞋帶,而綁帶在腳弓正上方,在受到壓力的時候腳弓會比較難受,反正我覺得就是放在瞭一個高不高低不低的位置,有點作用不大,有時候還挺礙事兒。
下面看多威悍蘇的魔術帶位置:
而多威×悍蘇則在這方面也是表現得完美,跟NIKE Romaleos 2和ANTA一樣,十分好的解決瞭這些問題。前側綁帶可以在分腿支撐時固定前腳掌同時又讓前腳掌有比較寬松的空間,不需要adipower那種籃球鞋般的包裹性,上側的綁帶則可以在下蹲以及分腿後支撐腳期起到固定作用,避免前腳掌滑動或頂到腳趾尖,上側的綁帶可以固定腳掌,避免後腳屈踝支撐時鞋子與腳跟分離、不跟腳。在鞋底比較厚重鞋底韌性比較好的情況下,上側的綁帶幾乎是必須的。同樣是雙綁帶,Reebok Legacy Lifter則有明顯的缺陷。
硬針和軟針的位置對調,硬針裸露在外,對功能沒有實際影響,但裸露在外的硬針可能會粘到雜物,比如在背包裡把針織護膝給勾上。不過由於悍蘇的鞋帶用的是穿棉編制質地的鞋帶,這個硬針倒是不會把鞋帶勾抽絲。
上圖,魔術帶為鉤針形,比Reebox Legacy Lifte的直針式魔術帶牢固很多。
下面看魔術帶的長度,與安踏對比:




建議增加魔術帶的長度,尤其是上面魔術帶長度略顯不足。正常穿著時,上側魔術帶大約固定到腳背上方,略微有點短,目前看對功能並無實際影響,但如果腳弓極其高、腳厚的人來說,可能會由於魔術帶長度不夠導致固定力粘合力下降。
這點跟老版多威和安踏對比的話區別還是比較明顯的,如果能加長3-5公分左右或者提高金屬固定環的位置會更好一些。老版多威的魔術帶非常長,腳瘦腳弓低的人拉緊魔術帶之後,魔術帶一端的頭可能會拖到地上。不過我覺得那倒是沒什麼影響,長點就長點,在外頭懸著就得瞭,實在不喜歡可以剪掉,但盡量別做不夠。我認為這個問題對力量舉來說、對深蹲來說是不會產生任何問題的。
兩條魔術帶的方向,悍蘇都是從內側向外側拉緊固定,而安踏和NIKE Romaleos2、Romaleos4則是一正一反,不過我不覺得這點設計差別對功能有任何影響。好在悍蘇是采用貫通式的魔術帶,否則如果像NIKE Romaleos 4 一樣的話,屈踝幅度較大或壓力較大時崩開的可能性就難說瞭。
我覺得,如果我的腳像圖中那樣拉緊魔術帶的話,那我基本上沒法做足踝背屈瞭。或許真的是亞洲人或者我的腳太寬瞭?
鞋底:牛拷底。牛拷保存瞭真牛皮的部分特性,現在牛拷多數用於真皮皮鞋、拖鞋的中底。
多威悍蘇采用平面的全腳掌鞋底,這樣可以減輕腳弓的壓力,Asics號稱是可以蹲得最低的鞋子,貼地加上腳弓壓扁瞭沒人管的類型。平面的摩擦力更大穩定性更好,就算鞋底摩擦系數一樣,更大的接觸面積意味著更大的摩擦力,更高的穩定性,排名第一不為過。但如果說我就是想要好看的,不考慮功能性,也沒關系,看個人追求吧,但目前最好是避開耐克和銳步的坑。
中底:多威悍蘇在中底打瞭一圈金屬釘子,看上去很硬核。也許是工藝上的要求,我並不確定,但可以猜測,這個悍蘇更結實更耐操!
鞋內側腳跟腳踵處的寬度相對來說較寬,比所有的鞋子都要寬,鞋底非常平整,你能夠感覺到是踩在一塊非常平整的木板上。不像NIKE Romaleos 4、Reebok Legacy Lifter等其他舉重鞋你能夠感覺到腳底板踩實之後腳弓處是有收緊的。個人覺得這個感覺很好,舉重鞋需要平整,那麼直接就做平整就好瞭,而且是又平又寬的感覺。不似其他舉重鞋,沒那麼平沒那麼寬,然後通過其他設計來彌補不夠平不夠寬的不足。這就是用基礎設計跟繁瑣復雜設計對打,我覺得絲毫沒有遜色,反而比較喜歡,對我來說舉重鞋本來就該這樣。
但對於一些從其他品牌舉重鞋過來的使用者而言,可能一上腳會覺得包裹性沒有那麼強烈。對於腳掌腳跟包裹性有要求的話,其實用NIKE Romaleos 4那種比較厚的帶弧度和碗托的鞋墊或許可以滿足這部分用戶的需求。
腳感:鞋內側縫合瞭一層比較薄的裡襯,不似其他舉重鞋在內側增加海綿等填充物以改善包裹性,內部空間比較寬敞。但就現代人們習慣瞭包裹性較強的各種運動鞋的情況下,可能會有一部分人對包裹性不滿意。我個人不是很在意,包裹物少,我可以通過鞋帶和綁帶來調節,而且能更透氣涼快一些,對我來說是可以接受的。
由於鞋身皮質的特性,整體比較柔軟,且魔術帶的兩端都是固定在鞋底附近,這樣拉緊魔術帶的時候,魔術帶是直接把腳壓在鞋底上,牽拉魔術帶,對鞋體本身並沒有固定作用,所以鞋帶還是需要綁的。如果魔術帶的兩端能夠固定在鞋體上的話,那麼固定作用可能會下降一些,但我就有又可以愉快地不拉緊鞋帶瞭。
開箱和試穿總結(尚未在舉重臺實測):用傳統工藝和基礎設計來充分滿足舉重鞋力量舉鞋的實用功能,沒有在高科技和復雜設計上兜圈子。高度剛剛好,即滿足舉重鞋所需,也能夠滿足部分力量舉或者一般深蹲力量訓練所需。這裡還是要提一句,雖然我穿瞭很多年安踏,但一向不太贊同力量舉的使用安踏,因為跟高,而這款多威悍蘇的話,還真是具備雙棲的條件,可以稱之為舉重鞋也可以稱之為力量舉鞋。制作工藝和材料選擇相當出色,而且由於是手工打造,即便經年累月後鞋底有磨損,也是可以修補和更換的。從材質用料和工藝去比較的話,唯一能夠和多威悍蘇一戰的,隻有Asics。而Asics價格在1700元-2000元,價格高瞭接近一倍,所以我認為多威悍蘇完勝。
一句話點評:
重量:640-646克;男子US9.5/EUR43.碼,單隻;
點評:重量超出同類產品8.5%。缺點:重量較大;優點:重量較大;即愛的真會愛,恨的真會恨。但我並不認為力量訓練者會對舉重鞋力量舉鞋的重量有什麼超輕量的奢望。
高度:有效高度差,實測20mm;
點評:比較保險而又兼顧的高度;
材質:荔枝皮,質地厚實,手感柔軟;
點評:罕見;有種AJ巔峰的感覺;
綁帶:貫通式雙綁帶設計;
點評:兩條綁帶的高度設置較合理,長度略有不足;
鞋底材質:牛拷底。牛拷保存瞭真牛皮的部分特性,現在牛拷多數用於真皮皮鞋、拖鞋的中底。
點評:完美的傳統工藝,非常誘人。功能上並不突出,但可能會隨著時間才能體現出其價值。
鞋跟結構:口形、柱形。不知道專業術語是什麼,就是鞋跟上中下高度一致,呈直線型。
點評:用基礎設計和傳統工藝,與復雜設計和現代工藝打擂臺,絲毫不落下風;
腳感:內側海綿等改善包裹性的填充物較少;在跟腱處、鞋子口一圈有加厚的海綿填充物。
點評:看使用者對包裹性的要求吧,對包裹性要求高的話,會減分;喜歡清爽透氣的,會加分。個人感覺,一般使用者裡,可能減分的比例和概率會高一些。
說是評測,但實際上還沒有上臺子,可以說算是個試穿評測吧,也就是盡量做到跟所有人一樣,從外觀和基本式樣上去主觀的評價這雙鞋子。其實絕大部分內容,與實物到手之前的設想是基本一致的。比較意外的是這皮質真的是太好瞭,當然也可能是好多年沒玩兒籃球鞋瞭,一上手的時候感覺夯親切、夯懷念,想當年哥哥我也算是玩兒鞋的人啊。恩,有點扯遠瞭,接下來,我會帶著各種各樣的問題穿著多威悍蘇上訓練場,對它的實用功能進行一次更詳細的評測!
第二部分,完結篇。
《多威×悍蘇聯名款舉重鞋 實戰評測2020年10月15日 作者:showtime911》
2020年10月14日第一次換多威悍蘇訓練,訓練內容抓舉、寬拉、窄拉、前蹲、後蹲、架上挺。中等強度,按常規訓練試用瞭一個下午。






使用感受:對我來說,基本上無縫切換。在傢裡試穿的時候覺得腳踵部不是那麼“充實”,但使用的時候沒有任何包裹不嚴感覺。
鞋帶和綁帶的包裹性:跟預計的一樣,鞋帶還是要拉緊的,由於鞋身柔軟,填充物少,所以松開鞋帶的話,有種瞬間門戶大開的感覺。鞋體上左右兩片鞋體比較開放,距離大,不會有耐克銳步那種鞋底自帶弧度自帶包裹的感覺,鞋帶全部松開的話那可真就是徹底開放。當然這也跟綁帶的終端固定方式有關,傳統的雙綁帶舉重鞋的上側綁帶的環繞固定端,即穿過金屬環一側的固定端大多是在鞋帶孔附近,這樣同樣會讓鞋底有比較硬和強的支撐力,所以通常隻要拉緊綁帶就能夠把鞋體拉緊。而多威悍蘇的固定方式不同,兩側幾乎都是固定在鞋底,大體上與鞋體分離,所以單靠綁帶來固定腳部多少還是有點感覺不穩當。不過由於鞋體的材質比較柔軟,拉緊鞋帶感覺很舒服,不會有僵硬和勒的不適感。同時也覺得這種綁帶固定在鞋底的固定方式的感覺非常不一樣,它把腳給固定在一個板子上的感覺,並且在訓練中那種感覺好比穿瞭個“滑雪板”一樣。“穩”的感覺非常明顯,在踏步、滑步的瞬間,腳被“拉”向地面的感覺。
牛拷底:可以非常明確跟鞋墊沒關系,腳感完全來自於這個牛拷底,原理我說不清楚,隻說感覺,它的硬是那種柔和的硬,不是踩在水泥地鐵板地上的那種硬,也不是踩在氣墊上的那種軟,而是硬中帶軟,打個比方就是你第一次進室內籃球館踩在木質地板上的感覺。不震腳,但是又很硬。跟耐克安踏阿迪等鞋子的感覺完全不一樣。當然這隻是我個人的主觀感受,可能與我使用耐克安踏等年月比較久,忽然一換鞋子產生的錯覺,不管怎麼樣吧,我覺得很舒服。而且由於這種柔軟的皮面的包裹下,整個腳面在驟然承受巨大壓力的時候感覺很均勻很舒服,再舉個例子,同樣的重物,用塑料袋拎在手上,和用帶把手的兜子拎在手上的感覺的差別。此外,多威的外地麻麻賴賴的紋路,我覺得防滑效果也更好一些,我因為安踏在舉重臺打滑心理還是有點陰影的,而且多威的鞋底橡膠感覺比安踏耐克等要軟一些、韌一些,耐磨與否不知道。
訓練過程中,隻調節瞭一次鞋帶和綁帶的松緊度就適應瞭,覺得主要還是鞋身柔軟,鞋帶也比較粗,具有一定的延展性,稍微帶緊一點點包裹住就可以。然後綁帶是固定在鞋底,基本上拉緊瞭就完事兒,沒有多大調整調節松緊度的空間。然後,訓練過程中除瞭分腿的時候基本上感覺不到鞋子的存在。
其實在昨天開箱以後我還琢磨來著,由於綁帶有點短,是不是DIY一下把綁帶固定端從鞋底移動到鞋帶孔附近會好一些。但仔細想一想,如果就這個思路下去的話,不是演變成安踏耐克的設計路線瞭麼?而且,這次國內推出聯名款對多威和悍蘇來說可能是一次商業嘗試,但就產品本身而言它並非一個試驗性的產品,而是在歐美已經實際銷售瞭若幹年的成型產品,能夠經久不衰,說明它的基本經得起考驗的。
實測結果:這種綁帶固定在鞋底的方式還是挺給力的,與以往不同的固定方式,所以我前面講的就像穿瞭個滑雪板一樣的感覺,固定方式以及牛拷底材質以及較為寬大的鞋底,多種因素結合在一起才產生瞭這個效果。
綁帶如預測的一樣,有點短,不過好在魔術貼沒有留白,即便我墊高鞋跟,腳弓明顯增高瞭,魔術帶也能固定住,沒有絲毫的不穩或固定不住,的確比Reebok Legacy Lifte和NIKE Romaleos 4要強很多。多威悍蘇的鞋帶是又粗又長的棉質鞋帶,系起來以後挺大一坨的,如果把這一坨壓倒魔術帶下面的話,除瞭使本來就有點不夠的魔術帶更加吃緊之外,也覺得壓在鞋舌上有點不得勁兒。而散在外面的話,那個金屬頭甩來甩去的,有點礙事兒。所以我產生瞭把金屬頭剪掉的想法,打算下一次訓練換成沒有金屬頭的黑紅鞋帶試一試。
我被圈粉瞭!雖說我對國貨有情節,但還沒到上頭的程度。真心地講,非常喜歡,非常非常喜歡。客觀的說,如果我喜歡的科技感、國際頂級品牌或者豐富多彩的配色的話,那麼多威悍蘇聯名款未必對我有多大吸引力。如果喜歡的是頂級的材質和少見的傳統工藝的話,那麼多威悍蘇的戰鬥力還是可以的。
突出特點:功能上,尤其是穩定性和摩擦力上還是比較同類其他產品有突出之處的。此外,我拿到手的這個產品的做工還是相當相當給力的,同類產品其實隻有Asics可以一戰,比Asics好多少不敢說,不過至少是絲毫沒有遜色。Asics的特點是薄、輕和貼地,而我個人對此沒什麼興趣,我已經墊高瞭那麼老高的鞋跟,不在乎鞋底薄個半公分;重量的話,我本來就比較喜歡重量大一點的舉重鞋。經過第一次實測,我個人覺得結果比開箱試穿時的預期要高出不少。
同級別產品比較:對於這雙鞋子,我是抱著從上往下看的角度來比較的。從上,即從更高價格價位的主流款式舉重鞋來看,安踏、耐克和Asics主要是這三款來比較和衡量。拋開國傢隊品牌、拋開民族品牌、價格,去做取舍。
我首先要排除掉NIKE Romaleos4,因為鞋子本身確實有瑕疵,雖然能夠克服吧,但也是想瞭不少辦法才勉強應付及格,所以把多威安踏的材質和功能拿出來的話NIKE Romaleos4先排除掉,即使不考慮價格的前提下。
然後是Asics,除非是Asics粉或極簡和輕量舉重鞋的粉絲,否則在材料做工上,與多威打個平手,而價格優勢巨大,所以它也可以被排除掉。
唯一比較難取舍的就是安踏瞭,還是要強調一下不考慮國傢隊代言的前提下,兩雙鞋子風格迥異,功能打個平手。
從使用目的和高度上考慮:
如果是力量舉或單純的深蹲訓練,選多威悍蘇,畢竟安踏的高度高一些;
如果是舉重又喜歡略高的鞋子又不想自己DIY的話,在充分試穿的前提下,選安踏;
如果是舉重但不確定高度是否合適,具備DIY能力的話,選多威;
如果是舉重又不喜歡太高的鞋子的話,選多威;
如果是舉重也琢磨力量舉的話,選多威;
如果是力量舉也琢磨舉重的話,選多威;
繼續如果...............................................................;
如果從使用壽命上考慮的話,按照同等材質和做工的Asics的壽命來看的話,選多威!我的紅色安踏穿到第三年的時候,鞋底開始打滑,腳跟填充物被磨破,其實主要是打滑,安踏鞋底的零點幾毫米的碎花穩磨平後在木地板會打滑,其實耐克也一樣,這方面多威鞋底的花紋是顆粒狀,半個米粒大小,這個還是比較硬核的,就算咱倆消耗速度一樣,我比你深比你粗。
除此以外,愛選啥選啥唄,就算不“除此以外”,首先考慮你個人喜好唄,這個還要強調麼? 我個人是選多威,到不是因為考慮留給我兒子用,能當然最好哈。主要就是多威的那個“穩”,實在是太踏馬的穩瞭,穩如泰山、穩如死狗的那種“穩”。至於說外觀嘛,我覺得上腳比圖片效果要好很多。
深蹲 鞋子

Read More: https://shendunxiezi.pixnet.net/blog
     
 
what is notes.io
 

Notes.io is a web-based application for taking notes. You can take your notes and share with others people. If you like taking long notes, notes.io is designed for you. To date, over 8,000,000,000 notes created and continuing...

With notes.io;

  • * You can take a note from anywhere and any device with internet connection.
  • * You can share the notes in social platforms (YouTube, Facebook, Twitter, instagram etc.).
  • * You can quickly share your contents without website, blog and e-mail.
  • * You don't need to create any Account to share a note. As you wish you can use quick, easy and best shortened notes with sms, websites, e-mail, or messaging services (WhatsApp, iMessage, Telegram, Signal).
  • * Notes.io has fabulous infrastructure design for a short link and allows you to share the note as an easy and understandable link.

Fast: Notes.io is built for speed and performance. You can take a notes quickly and browse your archive.

Easy: Notes.io doesn’t require installation. Just write and share note!

Short: Notes.io’s url just 8 character. You’ll get shorten link of your note when you want to share. (Ex: notes.io/q )

Free: Notes.io works for 12 years and has been free since the day it was started.


You immediately create your first note and start sharing with the ones you wish. If you want to contact us, you can use the following communication channels;


Email: [email protected]

Twitter: http://twitter.com/notesio

Instagram: http://instagram.com/notes.io

Facebook: http://facebook.com/notesio



Regards;
Notes.io Team

     
 
Shortened Note Link
 
 
Looding Image
 
     
 
Long File
 
 

For written notes was greater than 18KB Unable to shorten.

To be smaller than 18KB, please organize your notes, or sign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