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sWhat is notes.io?

Notes brand slogan

Notes - notes.io

重磅幹貨——中文網絡上最好的深蹲快速入門指南
重磅幹貨——中文網絡上最好的深蹲快速入門指南
本篇是關於初學者如何快速學習深蹲的指南。這可能是中文網絡上最適合新手快速學習和調整的訓練指南。文章雖長,但非常易讀。
如果你沒錢請私教,認真閱讀本文可以保證自學時動作的規范。
如果你請瞭私教,認真閱讀本文能更好地幫助你理解教練教學時的口令。
如果你是一名教練,認真閱讀本文能指導你更快地解決教學中遇到的許多難題!

一 徒手深蹲 1.站距
我一般建議訓練者的深蹲站距為肩膀寬度,可以略寬一些,也可以略窄一些。腳尖不應當外八太多,腳尖向外15-30度的朝向即可。

(15-30度的站距)
每個人的身體比例不一樣,有的人小腿長大腿短,有的人小腿短大腿長,有的人小腿和大腿都長但軀幹卻很短,因此每個人合適的站距也會有所區別。深蹲的站距需要訓練者自己反復嘗試,慢慢磨合到一個合適自己的站距狀態。我的建議是:不用糾結,先從肩膀寬度的站距開始學習深蹲,然後在訓練過程中慢慢調整。

值得註意的是,雖然站距上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但是腳尖的朝向卻和站距是相關的。腳站距越窄,腳尖就應當越朝向前方,腳站距越寬,腳尖就應當越向外八。
站得寬一些,臀部刺激會更明顯,站得窄一些,大腿前側股四頭肌發力會更多。

2.找準重心
深蹲的時候,我們應當把足底的重心放在前腳掌外側、前腳掌內側和後腳跟三個點上,這三個點踩實不能離開地面。

3.保持脊柱中立位

(杠鈴深蹲,彎腰)

(杠鈴深蹲,脊柱中立)
4.下蹲
1.下蹲過程中,大腿向外展開,足底重心維持不變。膝蓋朝向不需要完全指向腳尖,可以略微朝外,以方便蹲的更深以及更多的臀部肌肉參與。

2.下蹲過程中,註意不要隻屈膝關節,還應當學會讓身體適度前傾,保證髖關節的參與。

(上圖這種深蹲,訓練者隻會屈曲膝關節,膝關節就被迫承受較大壓力,同時由於踝關節活動限制,腳後跟會翹起

(上圖的深蹲,訓練者懂得在屈曲膝關節的同時屈曲髖關節,臀部承受瞭主要的壓力)
隻屈膝的蹲,因為踝關節的活動限制,很容易讓我們的後腳跟翹起,同時我們的膝關節會承受更大的壓力。髖膝聯動的深蹲,則是把壓力轉移到臀部,更容易刺激臀部練出翹臀,也更容易保護我們的膝蓋。
5.站起的技巧
蹲到最低點後,保持住身體穩定,膝蓋保持向外推的姿勢,站起。
這一步看似非常簡單,但是非常重要。
這是因為下蹲到底部的時候,你的身體就像是一根橡皮筋被拉長到瞭最長的狀態,身體會借助「牽張反射」的作用,不自覺地收縮肌肉,讓你不自覺地「反彈」站起,因此許多人在最低點就會不自覺的放松身體瞭,這是錯誤的!
在最低點的時候,你可以借助牽張反射站起來,但是你應當繼續保持身體的穩定,並且要保持膝蓋向外的趨勢,不能讓膝蓋往裡移動。
膝蓋內扣會使得下肢肌肉更難發力,並在站起過程中讓膝蓋承受過大的作用力。

二、杠鈴深蹲的簡易說明 杠鈴深蹲就是在上述的徒手深蹲上加上瞭更多的細節,原本你隻需要控制你自己的深蹲完成深蹲,現在你需要控制的物體,除瞭你的身體,還有杠鈴。
1.杠鈴位置
頸後杠鈴深蹲的位置有兩種,一種被稱之為高杠位,杠鈴放置在斜方肌上:

(高杠位深蹲)
另一種被稱之為低杠位,杠鈴放置在三角肌後束上:

(低杠位深蹲)
初學者在剛開始練習深蹲的時候,不需要糾結杠位。
高杠位深蹲下蹲的時候軀幹會比較筆直,會調動更多股四頭肌的力量,可以認為這是一個更能發展伸膝力量和股四頭肌的深蹲。
低杠位深蹲身體傾斜幅度會大於高杠位深蹲,因此也就能調動更多的伸髖肌群、刺激到更多身體後鏈肌肉,臀大肌的參與程度相對較高,但這種蹲法對肩關節活動度要求很高,初學者剛開始練習低杠位會有明顯的不適,需要經過一到兩周的練習才會逐步適應低杠位,因此健身房內比較少人用低杠位進行深蹲,隻有力量舉項目會常用低杠位進行訓練。
一般建議初學者先使用高杠位練習深蹲。
2.收緊背部
收緊上背部。保持上背部肌群緊張是深蹲中極為重要的一環,深蹲時彎腰、骨盆翻轉往往是因為上背部力量或上背部不夠緊張所致,無論是在進行徒手深蹲、杠鈴深蹲還是啞鈴高腳杯深蹲的時候,我們都應當盡量將我們的最重要的三塊背部肌群穩定住,從而維持軀幹段的穩定。
這三塊肌群就是:背闊肌,中下斜方肌和菱形肌。背闊肌可以穩定我們的上臂肱骨,中下斜方肌和菱形肌可以穩定我們的肩胛骨。
有些初學者在剛開始練習杠鈴深蹲的時候,覺得別扭,會不自覺地把杠鈴用手向上托起,這是一種錯誤的意識,我們應當用手將杠鈴下壓在我們的肩部上,手臂在杠鈴深蹲時用於保持平衡和穩定,而不是用於支撐。
收緊背部的第一步,就是將上肢下壓,像是在做一個高位下拉。

(握杠時把杠鈴下拉放在斜方肌上)
收緊背部的第二步,是合攏肩胛骨,並讓肘關節向肩胛骨中心靠近。

從圖中示意圖可見,中下斜方肌和菱形肌可以穩定我們的肩胛骨,背闊肌則穩定手臂,這三塊肌肉協助保持我們上肢的穩定,使我們的身體在幾百公斤的重壓之下也不會變形。
上圖即為杠鈴深蹲時保證背部收緊、上肢穩定的方法。高杠位和低杠位深蹲均是如此。
我們在做深蹲的時候,需要將肩胛骨後合,通過收緊肩胛骨,收緊中下斜方肌和菱形肌保證上肢穩定。做法很簡單:
讓我們的肩胛骨互相靠攏(如上圖中的第一行的箭頭)
讓我們的肘關節互相靠攏(如上圖中的第二行的箭頭)
有些人在做深蹲的時候會認為,手握的越近,上肢越穩定,實際上不是的,手握近瞭,反而肩胛骨可能會松掉,這時候上肢反而不太穩定。
我們在做深蹲的時候,其實隻要做到讓我們的肩胛骨向後合,讓我們的肘關節向下沉,同時讓我們的上臂互相靠近,就可以瞭。
3.握杠技巧
a.高杠位深蹲建議全握,手腕盡量中立,若肩活動度不夠,可以略微伸手腕持杠,伸手腕持杠建議上護腕。
b.低杠位深蹲建議全握,但也可以半握,上大重量後,若有胸椎彎曲趨勢,可以略微伸手腕持杠,伸手腕持杠建議上護腕。

(手腕中立位持杠。圖中握法為全握,杠位為高杠位,手腕會比較舒服。)

(伸手腕持杠。圖中握法為半握,杠位為低杠位,手腕可能會比較疼。)
4.呼吸
中等強度或低強度下采用下蹲時吸氣,站起時先憋氣再呼氣的方式完成。
大重量的情況下采用瓦式呼吸。
呼吸技巧詳見:《呼吸,是健身如何進行腹式呼吸》《三種訓練呼吸技巧,幫助你事半功倍》
5.起杠與出杠技巧
出杠前的第一步是找好握距,在出杠前,身體就應當保持緊張,以淺蹲的方式起杠,起杠後上肢不應當再進行任何的調整瞭,這些調整在起杠前就應當完成。
出杠時建議使用二步或三步出杠法,可以最大化保存體力。
二步出杠法:即左右兩隻腳在起杠後各退一步,調整好後即開始下蹲。
三步出杠法:一側腳邁兩次小步,一側腳邁一次大步。
切忌向後退太多步出杠,容易浪費過多的力氣。下圖為二步出杠:

6.回杠技巧
回杠時請註意,主動屈髖下放杠鈴,而不是主動屈膝下放杠鈴。

(主動屈髖下放杠鈴,全程都能控制重心和杠鈴,即使回杠時有失誤 也不會出現事故)

(主動屈膝下放杠鈴,較難找穩重心,回杠時容易身體向後傾斜,對膝關節和腰椎都有壓力)
7.深蹲過程中使勁盯著一個點

如果你有看過ipf世錦賽的各國冠軍的深蹲,你會發現他們在深蹲的時候,就像是一頭猛虎瞄準瞭眼前的獵物,視線鎖定在前方的某處,不會上下左右擺動。
建議所有的訓練者在練習深蹲的時候,都找準眼睛前方的一個點,使勁盯著它,這可以幫助你強化視覺感受器從而增加身體的平衡能力,這種能力的強化即使細微,在極限狀態下的區別也是可怕的。
三、重要細節糾正、改進與答疑
1.我需要蹲多深,才能被叫做深蹲?
深蹲的幅度應當是髖關節低於膝關節,或至少讓髖關節和膝關節平行。如下圖B點低於A點時,才被認可為完成一個「標準深蹲」。

2.深蹲時總是彎腰,做不到脊柱中立位怎麼辦?
請嘗試練習「髖關節鉸鏈」動作,在《低頭玩手機的你,想變成一隻樹懶嗎?》中有具體說明。

(髖關節鉸鏈)
3.怎麼學習髖膝聯動的深蹲?
請嘗試搬一張凳子放在屁股之後,坐下、站起,反復練習。
因為最自然的深蹲模式,就是:坐。

4.深蹲的時候,足底為什麼有三個重心?為什麼要踩實這三個重心?
在深蹲時,我們應當把身體的整個重心落於足底中間,而大腳趾、小腳趾和腳後跟三個重心的中心點正是「足底中間」。我們需要踩實這三個點,從而保證足面和足踝關節在深蹲時是穩定的狀態。足底的三個重心一旦有一側翹起,你就需要動用額外的肌肉去平衡翹起的這一側足底。足底是人體的地基,一旦地基不穩,就容易出現前後搖晃的現象。
5.我蹲不瞭空杠怎麼辦?
一般無訓練基礎、較輕體重的女生(體重低於50kg),在本人的指導下,第一次都可以用20kg的杠鈴蹲5-10次。如果蹲不瞭空杠,一般是動作不夠規范。建議先練習徒手深蹲,然後采用高腳杯深蹲的方式進行深蹲。如下圖:

(頸前負啞鈴的高腳杯深蹲)
6.低杠位深蹲時,如果肩關節很痛怎麼辦?
嘗試放松胸小肌,並提高肩關節活動度,若依然很痛,建議先采用高杠位,並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提高肩關節活動能力。如果你真的很想練習低杠位,就來我們館裡讓我們幫你調整肩關節活動度吧~:)

7.深蹲的時候總是骨盆翻轉/屁股眨眼怎麼辦?
去提高髖關節和踝關節活動能力。由於篇幅限制,沒辦法做過多關於踝關節活動度提高方式的介紹,比較直接的方法是買一雙深蹲鞋,髖關節活動度提高的方式可以練習蛙式:

(蛙式)
8.深蹲時偶爾會出現骨盆翻轉怎麼辦?
骨盆翻轉很常見,網上很多文章和教練都把這個問題復雜化瞭,如果隻是偶爾翻轉的話,其實隻要把上背部收緊就能能夠解決骨盆翻轉問題,如果脊柱能夠保持中立,骨盆偶爾有翻轉原因一般隻有兩個:上背部力量不夠/訓練時候未能把上背部合攏!強化上背部力量或在深蹲時用力收緊上背部即可解決。
9.深蹲中總是感覺自己的柔韌性不夠怎麼辦?
來試試我之前公開的下肢熱身體系,不僅能夠有效避免傷病,更能提高身體的柔韌性:《下肢訓練各種痛?來試試這套下肢熱身》,《避免受傷的下肢熱身:齡動X視頻版》
10.大哥,這個系列不是叫做「化繁為簡」嗎?怎麼這篇講深蹲的文章這麼長?
這篇文章雖然長,但是我相信大傢看起來並不吃力,有時候文章寫的長一些,大傢讀起來反而覺得更容易理解,覺得其實很短~不故作高深、不寫過多的術語、不配無用的圖,這才是科普嘛。
11.對於初學者,我有一個忠告:在未學會正確的自由深蹲前,請放棄史密斯深蹲。原因在此:史密斯機:器械中的綠茶婊?
12.在訓練時建議用手機拍攝視頻對照動作,而不是面對鏡子來進行深蹲。扭頭看鏡子的深蹲不僅會分散你的註意力,而且會讓你的脊柱脫離於中立位。
13.如果你還有問題,請在文章下留言,我盡量回答。

深蹲 鞋子
深蹲 鞋子

Website: https://shendunxiezi.pixnet.net/blog
     
 
what is notes.io
 

Notes.io is a web-based application for taking notes. You can take your notes and share with others people. If you like taking long notes, notes.io is designed for you. To date, over 8,000,000,000 notes created and continuing...

With notes.io;

  • * You can take a note from anywhere and any device with internet connection.
  • * You can share the notes in social platforms (YouTube, Facebook, Twitter, instagram etc.).
  • * You can quickly share your contents without website, blog and e-mail.
  • * You don't need to create any Account to share a note. As you wish you can use quick, easy and best shortened notes with sms, websites, e-mail, or messaging services (WhatsApp, iMessage, Telegram, Signal).
  • * Notes.io has fabulous infrastructure design for a short link and allows you to share the note as an easy and understandable link.

Fast: Notes.io is built for speed and performance. You can take a notes quickly and browse your archive.

Easy: Notes.io doesn’t require installation. Just write and share note!

Short: Notes.io’s url just 8 character. You’ll get shorten link of your note when you want to share. (Ex: notes.io/q )

Free: Notes.io works for 12 years and has been free since the day it was started.


You immediately create your first note and start sharing with the ones you wish. If you want to contact us, you can use the following communication channels;


Email: [email protected]

Twitter: http://twitter.com/notesio

Instagram: http://instagram.com/notes.io

Facebook: http://facebook.com/notesio



Regards;
Notes.io Team

     
 
Shortened Note Link
 
 
Looding Image
 
     
 
Long File
 
 

For written notes was greater than 18KB Unable to shorten.

To be smaller than 18KB, please organize your notes, or sign in.